你觉得一朵盛开的玫瑰漂亮吗?那么若是枯萎花朵的残瓣呢?整齐的牙齿美还是扭曲的牙齿美?你愿意在客厅中央放一个镀金瓷花瓶还是一个扭曲风化的陶器碎片?
这些其实取决于你的审美观。美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,但它实际上是有着显著的可塑性和文化变量的。人们喜欢漂亮的东西,但对到底什么是美的意见却不能达成一致。西方学界发明出了一套全新的哲学,美学。仅仅是为了能让他们讨论关于自然、创作和审美。并且,当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美学概念的词汇时,也就出现了一套(或几套)语言上的标准——一种用来衡量美的文化。
当然了,日本人也不例外。日语中的「美意識」指的是某人的美感,这个词是日语中最接近英语里的“美学”的词。然而,比起这种仅仅为艺术存在的哲学,「美意識」这个概念更能综合地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。在这把“语言伞”下有许多美学理念,但是这里将要介绍的只有「美意識」的七种形态。
美学的词汇在任何语言中就像一个迷你太阳系,每一个单词都像重力一样,把那些相关的星座粘合在一起,并使其保持着各自的轨道。这些单词之所以可以代表这么多的意义,是因为它们虽然读起来极其简单,但却累积了层层内涵,在数十年,甚至数百年里被使用着。
那么闲话少说,让我们(大致以时间顺序)一起开始这段日本美学概念之旅吧。
Miyabi/雅……梅花的香气、源自稀有木材难以捉摸的香水味,长袍上的色彩精致地融合……你可能先瞥到她的衣袖漫不经心优雅地搭在窗口,或者看到某张纸条上她的书法,或听到她在黑暗中弹了一夜琵琶,然后倾心于这个女人。然后,恋人之间会开始交换信件和诗作,还经常附上应季的花朵的香薰。
——《日本传统的来源:自久远的1600年》
总而言之,“雅”可以被翻译成恳挚谦恭,日本平安时代(794~1185)的贵族宫廷推进了这个审美理念。“雅”一词与miyako(都)相似,二者都有精炼与优雅之义。在平安时代,日本之都就是“雅”之都。
培养“雅”需要做到:1.要除掉一切庸俗、荒谬、粗鲁、鄙陋;2.注重外表且有礼貌,尽可能地达到优雅的极致。
除器物和阅历层面之外,人也可以是“雅”的,大雅之人是彬彬有礼、庄严凝重、端庄得体的。
“雅”在日本文化想象力上的影响是有限度的,它抑制着粗陋的情感,以及不修边幅的生活的直接表达。说真的,你能坚持用毛笔一直写那些赏月诗歌吗?幸运的是,现在“雅”不再是代表艺术价值的终极单词,不过它在日本文化中永远都有一席之地。
Mono no Aware/物哀
日本樱花树的盛开其实并不比那些梨树苹果树更美,樱花树之所以能比其他树更加广受赞誉,是因为它盛放之短暂——它的花在初开的一个星期之后就会开始凋谢。恰恰是他们瞬息的盛放之美唤起了游者们的哀物之心。
——《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》
在过去一千多年里,“物哀”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。不过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个“雅”带来审美冲击的平安时代,人们会用简单的“哦!”或者“啊!”表达惊讶或喜悦。然而直到1200年,那时人们的认识才从简单的“哦!”转变为更加复杂的情感。渐渐地,当人们遭遇到极致而又令人悲切的短暂之美时,人们开始在喜悦之上加上悲伤的情绪。
18世纪时,文化意识向另一个方向井喷式发展起来。学者本居宣长在他写给《源氏物语》的情书中,开创性地展开并论述了日本的文化意识,比如使用了短语“物哀”(翻译为“事物的凄美”、“同情事物”)。他认为,这个概念超出了单纯的悲伤和喜悦,而是标志着“一个深刻的、敏感的、普遍存在的情绪和情感。”
无论物哀是所谓的悲怆还是同情、还是其他固有的概念,其实换句话说这种感觉是一种逆怀旧,一种从未来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疼痛感。物哀这种意识仍栖息于艺术和日常生活中,在小津安二郎广受好评的电影和每年的自发赏花会中都有所体现。
YUGEN 幽玄
……它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……它就像是被薄云面纱遮住视线的月亮,或是秋雾朦胧中满是猩红树叶的山坡……
——徹书记物語《群书类从》
本文里所有的美学术语中,幽玄可能是最难理解的一个。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是在13世纪中国的哲学著作中,它标志着“黑暗”或“神秘”,直到15世纪,幽玄的内涵经历了社会文化的层层积累,逐渐成为巧妙、幽远,有着深刻的神秘美感的词汇。
“幽玄”的核心是“余情”,讲究“境生象外”,意在言外,追求一种以“神似”的精约之美,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,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。
能剧的两位创始人之一——世阿弥,他推崇幽玄是最高的艺术理想。世阿弥的著作,几乎就是晦涩莫测的幽玄本身,他描述幽玄的美丽,就是留下空白空间然后用观众的想象去填补,这就是超越了明确性和完整性的审美。
总之,“幽玄”是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神秘之美,在文学中表现为凄厉之境中的妖艳之美,或一定程度上的壮美。
或者正如威廉狄百瑞描述的:“这姿态本身就是美丽的,它是通向外部的东西。它不是任何一个对象或概念,而是一个永恒的区域、一个永恒的沉默的象征。”
好吧,那么只能让永恒的沉默为它自己说话了。
JO-HA-KYU/序破急
发芽,开花,结果的这三个阶段,正如我所说,“序破急”贯穿了你的一生。
—— 世阿弥
序破急不仅仅是单纯的“开始”、“中间”和“结束”,而是有着起伏波折的反复作用。
“序”即慢慢地开始、勘探、建立期望。“破”即快速展开,然后散落。“急”即迅速的步伐。于“破”的高潮后再出现一个轮回的“序”。“序破急”通常要通过多个周期运行,累积成一个波浪起伏的,像大海反复拍击海岸线、碧波荡漾、风起云涌一样的周期,一遍又一遍。
不论是剑道还是能剧,你一定都能发现序破急规律的存在。
Wabi-sabi/侘び寂び
难道我们赏樱只看它盛开之姿,赏月只看万里无云的夜晚吗?当然不是,我们还可以拉下百叶窗,静静观赏绵长的月光,慢慢等待一场微雨。花园里盛开着的花、枯萎死去的花都是美的,只是我们并不去注意。
虽然现在“侘”、“寂”这两个词基本上是连体婴,但它们并不总是附加着连字符。“侘”或“侘しい”曾一度沦为形容猥琐的事情,沉闷和寒酸。同时,“寂”或“寂しい”则是形容荒凉、衰老、寂寞。大约在14世纪,这两个词得到了翻新。“侘”获得了自然、简洁、谦逊这种至少是中性的内涵,“寂”演变成曼妙、稍纵即逝、年代感、饱受风霜的意义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侘寂的意义革新,侘寂逐渐融合成统一的美学——谦卑和岁月感,自然和稍纵即逝。侘寂还表现禅宗的一面,因为这两个词在宗教中代表崇尚短暂而不完美的人类自身或事物。
SHIBUI/渋い
……作为一个重要的名词,日本人将这个词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数方面。“这颜色‘渋い’,是不是?”、“业绩‘渋い’”、“他声音‘渋い’”、“她的衣服‘渋い’”等等。正如有“渋い”的材料,所以才有“渋い”的房子。相扑选手可能有“渋い”风格等等,甚至,也许棒球运动员也…… “渋い”的概念意味着一个实用的,不含多余的装饰的,不事张扬,人们根据情况需要,简单而不花哨......它既不华而不实,也并不呆板……
——《“渋い”的世界》河北伦明
在室町时代,“渋い”的意思无非是“甜”的反义词,“涩”或“苦”。这是一个用来形容未成熟的柿子,而不是漂亮的东西的词汇。但自江户时代(1603~1868)起,它开始成为极简主义的代表词汇。
江户时代的新兴平民阶层将“渋い”的意义改变,让这个词汇体现他们自己阶层歌曲、时尚与工艺的优点。由此,“渋い”就成为了舍弃不必要的褶边、成为有利于整体简洁但依然关注微妙细节的审美词汇。
现在,“渋い”已经并将继续在日本保持极高的影响力。虽然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国际通用,但它似乎已开始在国外旅行。如果17世纪的日本平民来到今天,看到像优衣库和无印良品这类日本零售商店在世界中人气越来越高,一定会非常高兴吧。
IKI 粋
“粋”的出现完全来自于人与人之间微妙、紧张的关系……是一种都市美学……一种境界,使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一种微妙的振动,不断出现和消失,既亲切又遥远。
——《江户文化: 都市日本的日常生活和消遣1600~1868》
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,男孩为喝折价早咖啡沿原宿后街由西向东走,女孩为买快信邮票沿同一条街由东向西去,两人恰在路中间擦肩而过。失却记忆的微光刹那间照亮两颗心灵。
两人胸口陡然颤动,并且明白:
她就是我的百分百女孩。
他就是我的百分百男孩。
然而两人记忆的烛光实在过于微弱,两人的话语也不似十四年前那般清晰。结果连句话也没说便擦肩而过,径直消失在人群中,永远永远。
是的,这就是我该跟她说的。
——村上春树《遇见百分之百女孩》
“粋”是从江户时代城市文化出现,尤其是来自蓬勃发展的妓院和戏院。“粋”的本质就是都市风格的本质,即毫不费力地时髦和谦逊潇洒、既迷人又孤傲,这样的一种感觉。
自江户时代宣告结束,“粋”也淡出了文化圈。直到20世纪30年代,九鬼周造重新普及他极有影响力的哲学体系——“粋”的结构概念,从那时起,“粋”一直发展至今。从村上春树的作品(经常被引用为“粋”的样本),到用于消遣的“公关俱乐部”,高度城市化的现代日本中“粋”简直是无处不在。
玫瑰死去,而紫罗兰仍在
当你学会了一个新词,你就会突然发现它其实无处不在,无论你是观赏传统的日本屏风画,参观梦想中的京都著名景点,或者想学习剑道或茶道,或是被邀请参加赏花郊游,你都会看到“美意識”。即使你只是在你自己的后院走走,你也会开始看到“侘寂”和“渋い”在那里出现。这些审美形态就像是一副副眼镜,可以解构和筛选你周围的世界,定义和塑造以前模糊的环境。突然之间,腐烂的花朵一样可以是美丽的,所以现在你也不必操心养花需要经常浇水了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
旗下公众号 咨询互动微信号